一项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 NataliyaKosmyna 及其团队主导的
该研究招募了 54 名参与者,并将其分为三组:LLM 组 (仅使用 ChatGPT)、搜索引擎组 (使用传统搜索引擎,禁用 LLM) 和纯脑力组 (不使用任何工具)。研究共进行了四次会话,其中在第四次会话中,LLM 组的参与者被要求不使用任何工具 (被称为 「LLM 转纯脑力组」),而纯脑力组的参与者则开始使用 LLM(被称为 「纯脑力转 LLM 组」)。研究团队通过脑电图 (EEG) 记录了参与者的大脑活动,以评估其认知投入和负荷,并深入理解论文写作任务期间的神经激活模式。此外,研究还进行了自然语言处理(NLP) 分析,并在每次会话后对参与者进行了访谈,同时邀请人类教师和 AI 评判员对论文进行打分。
核心发现: 大脑连接性减弱,记忆和所有权受损
研究结果提供了确凿证据,表明 LLM、搜索引擎和纯脑力组的神经网络连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,反映了不同的认知策略。大脑连接性与外部支持的程度呈系统性下降: 纯脑力组表现出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在第四次会话中,「LLM 转纯脑力组」 的参与者表现出较弱的神经连接性,以及阿尔法 (alpha) 和贝塔 (beta) 网络的投入不足。阿尔法波段连接性通常与内部注意力、语义处理和创造性构思相关。贝塔波段则与主动认知处理、专注注意力和感觉运动整合相关。这些结果表明,过去依赖 LLM 的使用者,在脱离工具后,其大脑在内容规划和生成方面的神经活动有所减少,这与认知卸载的报告相符,即依赖 AI 系统可能导致被动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减弱。
在记忆方面,LLM 组的参与者在引用自己刚写完的论文时表现出明显障碍,甚至无法正确引用。这直接映射到 LLM 组较低的低频连接性,特别是与情景记忆巩固和语义编码密切相关的西塔 (theta) 和阿尔法波段。这表明 LLM 用户可能绕过了深层记忆编码过程,被动地整合了工具生成的内容,而没有将其内化到记忆网络中。
此外,LLM 组对自己论文的所有权感知度普遍较低,而搜索引擎组拥有较强的所有权感,但仍低于纯脑力组。这种行为上的差异与神经连接性模式的变化相吻合,凸显了 LLM 使用对认知能动性的潜在影响。
认知负债的积累: 效率与深度学习的权衡
研究指出,尽管 LLM 在初期提供了显著的效率优势并降低了即时认知负荷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便利可能以牺牲深度学习成果为代价。报告强调了 「认知负债」 的概念: 重复依赖外部系统 (如 LLM) 取代了独立思考所需的努力认知过程,短期内延迟了脑力投入,但长期却导致批判性探究能力下降、更容易被操纵以及创造力减退。
纯脑力组的参与者,尽管面临更高的认知负荷,却展现出更强的记忆力、更高的语义准确性和对其作品更坚定的主人翁意识。而 「纯脑力转 LLM 组」 在
对教育环境的深远影响与未来展望
研究团队认为,这些发现对教育领域具有深远意义。过度依赖 AI 工具可能无意中阻碍深层认知处理、知识保留以及对书面材料的真实投入。如果用户过度依赖 AI 工具,他们可能会获得表面的流畅度,但却无法内化知识或对其产生所有权感。
该研究建议,教育干预应考虑将 AI 工具辅助与 「无工具」 学习阶段相结合,以优化即时技能转移和长期神经发展。在学习的早期阶段,全面的神经参与对于发展强大的写作网络至关重要; 而在后续练习阶段,有选择性的 AI 支持可以减少无关的认知负荷,从而提高效率,同时不损害已建立的网络。
研究人员强调,随着 AI 生成内容日益充斥数据集,以及人类思维与生成式 AI 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,未来研究应优先收集不借助 LLM 协助的写作样本,以发展能够识别作者个人风格的 「指纹」 表示。
最终,这项研究呼吁在 LLM 整合到教育和信息情境中时,必须谨慎权衡其对认知发展、批判性思维和智力独立性的潜在影响。LLM 虽然能减少回答问题的摩擦,但这种便利性也带来了认知成本,削弱了用户批判性评估 LLM 输出的意愿。这预示着 「回音室」 效应正在演变,通过算法策划内容来塑造用户接触信息的方式。
(研究论文标题为 《YourBrainonChatGPT:AccumulationofCognitiveDebtwhenUsinganAIAssistantforEssayWritingTask》,主要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 NataliyaKosmyna 等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