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彭博社
典型案例: 安进公司的选择转向
知名药企安进公司的经历完美诠释了这一市场变化。去年春天,安进宣布为旗下 2 万名员工购买微软 Copilot,成为微软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重要客户案例。然而,仅仅 13 个月后,安进员工却纷纷转向使用 OpenAI 的 ChatGPT。
安进
企业市场竞争白热化
这种现象让微软与 OpenAI 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。作为 OpenAI 的
微软销售团队反映,在推广 Copilot 时经常措手不及,而公司又迫切希望快速扩大客户基础。与此同时,OpenAI 也在积极扩张企业业务,近期更是收购了 AI 代码助手 Windsurf,直接对标微软的 GitHubCopilot。
用户偏好与技术差异
尽管两款产品都基于 OpenAI 的大语言模型,但用户体验存在显著差异。许多企业发现,员工普遍更偏爱 ChatGPT,主要原因包括:
- 更新速度:OpenAI 的模型更新在微软软件中往往延迟数周才能落地
- 用户熟悉度: 很多职场人士早已在个人场景中体验过 ChatGPT
- 功能体验:ChatGPT 在某些专业任务中表现更优
微软解释称,延迟更新是因为需要进行企业级安全测试和用户体验验证。
企业采购策略分化
面对这一竞争态势,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策略:
同时测试派: 纽约人寿保险公司决定在 12000 名员工中同时推广 ChatGPT 和 Copilot,根据使用反馈决定最终选择。该公司首席数据官唐·武表示:"员工角色多样化,每个人需求不同,我们选择同时推出两种工具。"
深度集成派: 金融科技公司 Finastra 选择微软 Copilot,看重其与微软办公软件的深度整合优势。
ChatGPT 主导派: 贝恩咨询公司向 16000 名员工部署 ChatGPT,绝大多数员工日常使用,而仅有约 2000 名员工使用 Copilot 且主要搭配 Excel。
市场数据与前景
OpenAI 表示已拥有 300 万付费企业用户,短短几个月内增长 50%。微软则回应称 Copilot 已覆盖 70% 的财富 500 强企业,付费用户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倍。
在定价方面,微软 Copilot 每用户每月 30 美元,相比 ChatGPT 企业版的 60 美元更具价格优势,但 OpenAI 也推出了按使用量收费的灵活方案。
Gartner 分析师杰森·王认为,目前许多公司仍在小范围测试阶段,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完全确定,但这无疑是"OpenAI 与微软之间的正面对决"。